【新思想引領新征程·河北答卷】做好文物保護 讓更多文化遺產“活”起來


燕趙大地星羅棋布的歷史遺珍和文化資源,深情地講述著河北故事,延續著歷史文脈?!拘滤枷胍I新征程·河北答卷】專欄,今天播出《做好文物保護 讓更多文化遺產"活"起來》。



"避暑山莊的文化很深厚,建筑構思精美,是我國的重要文化遺產。""園林文化是幾千年中華文化的瑰寶,要保護好,同時挖掘它的精神內涵,這里面有我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要讓更多文物和文化遺產活起來,營造傳承中華文明的濃厚社會氛圍。"親切的話語,彰顯著習近平總書記對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深沉情懷。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河北省委、省政府堅持全面系統保護好文物和文化遺產,讓更多文物和文化遺產"活"起來,為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注入不竭的精神動力。



河北作為紅色資源大省,全省有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和參照革命文物管理的文物1800多處,革命題材專題博物館、紀念館39家,國有館藏革命文物2.6萬多件(套)。


為用好這些紅色資源,傳承革命精神,我省出臺全國首個規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的省級地方性法規;完成全省革命文物資源核查,先后公布河北省第一批、第二批革命文物名錄;組建了河北省革命文物專家庫……


除紅色文化資源外,燕趙大地還有古建筑、古遺址等豐富的文化遺產。據統計,全省登記的不可移動文物33943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4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91處……這些豐厚的文化遺產,為賡續傳承民族精神提供了多層次物態載體。



以科技賦能,我省持續推進文物保護工作。實施河北省文物建筑數字化項目,共完成987處文物保護單位的數字信息采集工作,開發完成"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數字化平臺",為文物保護維修、展示利用和安全監管等提供數據支撐……科技保護水平和研究闡釋能力的提升,讓更多文物和文化遺產"活"起來。


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堅持保護優先,有序開發利用,星羅棋布的歷史遺珍和文化資源,深情地講述著河北故事,延續著歷史文脈。


近十年間,我省博物館展覽數(包括基本陳列和臨時展覽)達到5000個左右,共接待觀眾2.6億人次。這些展覽既挖掘館藏文物的文化內涵,又不斷吸納數字時代的諸多新技術、新成果,讓燕趙大地豐富的文化遺產煥發出勃勃生機。



5月19日,"中國旅游日"河北省主會場活動在贊皇縣嶂石巖景區舉辦,活動主題為"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近年來,我省深入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充分挖掘文化資源價值,促進文旅融合,打造精品文旅線路,讓歷史文化遺產更多惠及廣大群眾。


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等重大機遇,扎實推進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長城文化旅游帶、大運河文化旅游帶等,依托沿線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激活各類資源要素,推動文旅融合,讓沉睡的歷史文化資源"活"起來。


今年一季度全省共接待游客1.17億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222.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8.3%和121.3%。整個5月,全省文旅系統聚焦"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主題,以"主題日、主題周、主題月"的形式,推出六大類700余條旅游惠民措施,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物,記錄過去,映照當下,啟迪未來。它們承載著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始終滋養著我們的精神家園。推動文旅深度融合,挖掘文物精神價值,講好中國故事、河北故事,讓中華文脈綿延不絕、永續傳承。

來源:冀時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