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為保障校園食品安全,衡水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積極推進省級食品安全標準化學校食堂創建工作,完善支撐體系,擰緊校園食品安全“安全閥”,努力提升學校食品安全水平。截至目前,全市累計投入資金2515.3萬元,新建擴建改造食堂面積5萬余平方米,已有46家學校食堂達到省級標準化要求,成為校園食品安全的典范。
5月19日上午9時,濱湖新區志臻實驗中學北食堂內,衡水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濱湖新區分局的工作人員,仔細查看了校園食品安全工作各個環節,并詢問了食品安全總監和食品安全員的履職情況。在該校剛剛升級改造完的快檢實驗室內,全面智能化的檢測設備一應俱全。據了解,學校食堂每日采購的蔬菜、肉、蛋、魚、豆制品、油等,不僅要查看進貨憑證,而且都必須通過現場檢測這道“防火墻”,檢測合格后才可進入食品加工環節,供廣大師生食用。對檢測數據不合格的食材,學校會第一時間反饋給市場監管部門,并啟動食材安全應急機制,對問題食材進行清理或銷毀。截至目前,全市校園食品快檢室共檢測1604批次食材,未發現不合格食材。
為提高食品安全科學化建設,發揮學校食品安全引領示范功能,衡水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積極指導學校配備食品快檢室,對采購的食材進行快速檢測,筑牢食品原料質量第一道防火墻;壓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建立個人信用檔案和四本賬制度,督促學校食品安全總監和食品安全員履職盡責,及時消除風險隱患;對標省級標準化學校食堂評價指標和地方標準,推動學校食堂軟硬件設施設備規范提升,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實施“一校一策”分類指導,建立臺賬清單,明確時限任務,幫扶解決難點問題,為下一年度創建省級標準化學校食堂打下基礎;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智慧監管,通過查安康、e監通APP等平臺實時在線監督學校食堂的日常管理工作,提高監管效力和威懾力。
衡水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后將繼續加強與教育部門的協調配合,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監管機制,創新監管手段,不斷提升校園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
攝影 陳康